早期教育的概念是什么时候提出,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早教知识有什么?0-3岁婴幼儿的教育作为一个人整个教育的起始点,在人的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俗语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给孩子一个健康明智的早期教育便成为家长们的不能推脱的义务和责任。

虽然家庭是宝宝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爸爸妈妈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很多“老师”在家庭教育中只关注宝宝身体的成长发育,忽略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不明白早期教育对于宝宝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早期教育在宝宝健康快乐成长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是家庭教育的有力补充:一方面早期教育能够弥补“新任老师”的经验不足,在帮助宝宝健康成长的同时,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和乐观、勇敢的性格,提升宝宝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早期教育还能给予爸爸妈妈关于宝宝成长教育的启迪,使爸爸妈妈在更了解宝宝的基础上成为他们人生的启蒙者。

孩子早期教育包含了哪些呢?

1.语言

据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幼儿期是语言急速发展的阶段,这时期儿童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已大大提高。1岁是儿童积极理解语言的最佳时期;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时期;4~5岁是书面语学习的最佳时期。幼儿期的词汇量增长最快,大约可增长3~4倍,即3岁达800~1000个;4岁1600~2000个;5岁2200~3000个;6岁3000~4000个。

幼儿期语言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自言自语;一是说个不停。幼儿常常自己对自己说话,而且唠唠叨叨。幼儿这种“自我中心言语”,往往表现在动作或游戏中,他(她)并非为了和别人交往,而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注意,这样能自觉地把自己脑子里正在想的事物说出来。它帮助幼儿出声地思考问题。幼儿经常这样做,能使动作内化为表象,促使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暂时满足幼儿在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加,自言自语会日益减少。

发展幼儿的语言,主要通过和成人的语言交流。因此,幼儿的家长和教师(包括保姆),应当注意和幼儿的语言交流,把增加幼儿词汇量和提高幼儿理解语言意义的能力,作为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

2.家庭教养

对孩子的早期启蒙教育,要贯穿于家庭生活之中,寓教于生活之间互相关心、和睦协调、文明礼貌、潜移默化地养成孩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

幼儿期孩子的个性心理特点正在初步形成。幼儿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往往是人的个性特点的核心成分或中坚结构。人在幼儿期以后,虽然也能对其个性中的不良部分加以改造,但往往是量的变化。除非客观环境或者亲身经历出现一次极为重大的转折,否则已形成的行为定型是很难改变的。教育家洛克说,幼儿时期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众所周知,家庭成员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总是静悄悄地学习周围人的言行举止作并为最好的榜样。家庭生活乐趣是陶冶孩子优秀品格和抵抗坏风气毒害的最有效条件。

3.想象力

想象力的发展帮助智力发展。想象力是人为了生存进化出来的基本能力。想象力对人类至关重要,想象力使我们发明了工具、武器、枪炮,使人类变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物种。想象力和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搞得不好”好奇心和想象力就被扼杀了,“搞得好”才能成为像爱因斯坦那样有创新能力的人。现在的小孩上学以后,在升学指挥棒的打压下,好奇心迅速消失。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参与思维过程。想象力贫乏,思维就狭窄,智力就不可能充分发展。想象可成为幼儿意志行为的内部推动力。想象力弱的儿童,往往依赖于动作,其攻击行为较多。心理投射测验证实:鼓励儿童想象,可使好动的儿童安静下来,逐渐集中注意和思考某一对象或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发展想象力有利于儿童品格的培养。

音乐在发展幼儿想象力中有相当作用。由于乐曲的节奏、音调和强度不同,作用于幼儿听觉器官和传入神经,便与肌体内某些组织产生共鸣,进而激发和丰富想象力,同时陶冶孩子的性情。

此外,运用情节迷人的故事、绚丽多彩的绘画、生动活泼的影视、形象有趣的玩具、品种繁多的动植物,甚至俯身可拾的沙土、木块等,都可激发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4.游戏

幼儿期也称“游戏期”,这是因为儿童的天性喜欢游戏。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游戏。游戏是幼儿自我教育和自我治疗的手段,也是发展幼儿智力的最有效途径。

游戏能使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显著发展。幼儿通过游戏,视觉敏感度增大,记忆力提高。游戏可推动幼儿积极的认知活动,并尝试解决问题。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游戏是最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活动。游戏的兴趣是激发孩子自觉努力的动力,它能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中自然地学会很多东西。例如叫三岁孩子双脚跳,最好是让他假装小白兔,告诉他:“下雨了,咱们跟着兔妈妈快快跳回家吧!”他就会高兴认真地做起来。

游戏是孩子认识世界和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好玩,他要认真地观察,仔细地想,创造性地以各种办法使他的“假装”更逼真。所以家长不要限制孩子正当的游戏,有条件的话最好是和孩子一起玩,或者指导他们玩。

游戏还可使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幼儿在游戏中会不怕挫折,不受诱惑,积极合作去解决问题。可见,寓教育于游戏的乐趣之中,极容易使成人的要求变成孩子的意愿,使教育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家长和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活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